夹缝中求存:新式学堂在晚清的艰苦岁月

夹缝中求存:新式学堂在晚清的艰苦岁月

上述三所学堂均为高等中小学堂,他们的经费多源于乡绅的集资,另外也包括学生缴纳的费用。因为乡绅筹集的金额有限,学堂经费常常捉襟见肘。清末新政推行以后,地方督抚命令地方官员与当地乡绅、商贾合力筹办学校。于是,筹办学堂的乡绅以杨模为代表,与管理府庙米捐的米商赵虁、张锦钊商议,想要从府城隍庙米捐中抽取二厘用作学堂经费。

米商原本要缴纳的米捐是每石十厘,一年大约是900至1000元不等,杨模所求不过十之一二。但新式学堂经费的筹集本身就是一个利益再分配的过程,以杨模为首的乡绅想要通过筹办学堂经费染指府庙米捐,未必没有进一步占据米捐、扩大其在地方的势力的打算。

而米商自然不愿意损害自身的既得利益,又担心乡绅得寸进尺,一步步坐大,因此一直拖拖拉拉就是不答应。他们先是借口庙捐有限,不足以充当学堂经费,后来直接说要自己办学堂,不参与杨模等人兴办的学堂。

杨模见商议不成,就把用庙捐充当学费的提议上呈给了江淮巡抚,想要借助政府权力施压。谁料该提议被巡抚一再搁置,并没有被批准。米商听说了这件事后,认为巡抚并不赞同建立新式学堂,自以为得到了巡抚的支持就没再搭理杨模,也不再提自立学堂的事,以至于后来引发了更大的停业风潮,导致学校被砸毁。

虽然外面的世界因为战争被西方思潮冲击的七零八落,但传统的夷夏之辨和道统思想在乡村范围内仍旧根深蒂固,近代思潮对这片土地的渗透非常缓慢。所以,新式学堂即便在大城市建设得轰轰烈烈,但在无锡和金匮一带尚属新生事物,民众大多保持着一种怀疑、警惕的态度。再加上利益的纠葛,新式学堂在乡里之间就更不遭人待见了。没钱办不下去,很多学堂没过几年就在乡间销声匿迹了,生存的艰难由此可见一斑。

(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)

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,快来关注吧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30万人跟着他实现了PB:世界最佳跑步教练的12条黄金法则
上海上海市高中教材版本
完美365体育ios下载

上海上海市高中教材版本

📅 07-13 👁️ 8328
魅族手机怎么刷机?魅族手机刷机通用官方教程
完美365体育ios下载

魅族手机怎么刷机?魅族手机刷机通用官方教程

📅 06-28 👁️ 4393
人物属性
365bet赌城投注

人物属性

📅 07-18 👁️ 1855
lol麻辣香锅在哪直播
完美365体育ios下载

lol麻辣香锅在哪直播

📅 07-19 👁️ 2212
奥林匹克运动会保加利亚代表团
365bet赌城投注

奥林匹克运动会保加利亚代表团

📅 07-09 👁️ 7192